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山银滩 >> 乳山银滩发展 >> 正文 >> 正文

如何留住更多人才这些区市一把手道出威

来源:乳山银滩 时间:2024/11/7
李从悠 http://www.znlvye.com/bybl/244.html

  人才是发展之本,抓人才就是抓发展。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我市于年组织实施了8个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

  迈入年,这8个“一把手工程”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产才融合等方面的进展成效如何,取得哪些经验做法和思路打算?首期报道聚焦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这四个区市的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

  环翠区:“智汇环翠”造就人才“强磁场”

  协同创新中心13个,累计吸引人才到园区创办企业家,培育省级以上产业领军人才人……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环翠区党委书记人才项目的精准发力。环翠区运用市场化思维开发人才资源,着力打造“智汇环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营造出“近悦远来”的人才“强磁场”。

  “好钢用在刀刃上”,人才也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激发、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环翠区依托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等园区载体,导入航天科技等“国字号”资源,并与各大高校院所合作,搭建起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市场化平台,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更大“舞台”。

  环翠区以全区“4+3”制造业产业集群和“2+3”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为突破口,优化提升“英才汇翠”计划,推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机制,一个月内促成3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作金额2万元,先后为家企业、名人才兑现政策扶持资金.69万元。

  “这次了解到许多符合我专业的岗位,也更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会计专业学生崔一铭参加完环翠区组织的招聘交流会后说道。

  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群体。环翠区整合34家中介机构专业力量,摸排就业岗位等信息项,靶向对接高校院所家,举办“选择环翠·筑梦未来”高校行等活动40余场次,促成30余家企业与高校达成订单专班合作共建协议,新增青年人才余名。

  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拔尖人才,一向是“抢手货”。为抢得先机,环翠区与寰球人才等专业引才机构合作,通过在一线城市科技园区设立引智窗口,探索“科技创新在域外、成果转化为域内”的飞地引才模式。去年以来,共举办“智汇环翠”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化引智活动5场次,引进20余个高端人才项目落地转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余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余人。

  寒冬腊月,环翠区青年人才驿站内温暖如春,工作人员正忙着对申请免费住宿的青年人才进行身份审核。

  为人才提供“家”的待遇,是环翠区党委书记人才项目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环翠区成立青年人才驿站和全省首家“外国专家驿站”,为进站专家、来威青年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去年以来,已服务余人次,引进外国专家76人,吸引余名大学生实习就业。

  人才“愿意来”,还要能“发展好”和“留得住”。环翠区建立“1对1”服务机制,年新增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3人,争取上级无偿资金万元;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积极协助申请“人才贷”“科技贷”等,全程代办项目落地手续,累计帮助各类人才融资万元,申请贴息贷款0万元,为6名高层次人才争取保额达2.6亿元的创业保险。同时,规划建设6处人才公寓、套房间,联合家诚信商家提供余项“人才码”微服务。

  年,环翠区将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引才育才模式和服务保障三大创新举措,在深化提升“英才汇翠”计划、推行实施重大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升级版,建好用好京威联合创新中心等“人才飞地”。同时,深入实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构建政策支持、平台支持、金融支持、创业支持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智汇环翠”人才工作品牌影响力。

  文登区:先进材料研究院为先进制造业“赋能”

  文登区年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是一座特殊的研究院——威海先进材料研究院。特殊在哪?答案是:研究院是以政企合作的形式建立,创新走出了“国企搭台、民企唱戏、人才引领、项目孵化”的新思路;研究院主业不在研发在孵化,看似“不务正业”的背后,却真正打通了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先进制造业是文登的支柱产业。针对县级引才、留才难的实际情况,文登区围绕服务天润工业拓宽主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引导国有企业与天润工业合作建设先进材料研究院,由国有企业负责前期投入、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由天润工业负责后期运营,引进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入区孵化,最终实现“1+1>2”效应。

  新年伊始,研究院已经孵化落地的合金及金属陶瓷粉末制备等4个项目订单已经排满,未来4年将力争实现10亿级的产业发展规模。这让威海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许一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石墨烯和金属陶瓷领域打拼十余年,许一博士为什么选择回到故乡?用他的话说,家乡不仅有对人才的真诚,更为人才搭建了发展平台。

  筑巢引凤,文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建立人才信息需求库、精准引才目标库,组织企业到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引才,通过举办新材料创业大赛等方式引进培育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许一博士、天津大学郭永明博士等先进制造领域一流专家及技术团队。

  去年11月,文登区以承办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十五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和堆焊再制造学术会为媒,成功促成研究院与装备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针对高端氧化物陶瓷材料、热喷涂涂层材料、模具钢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团队对标国外一线品牌刀圈产品技术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BM刀圈制造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解决我国重大装备核心零部件的“卡脖子”难题,储备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14项。

  搭建载体的同时,文登区还用精细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文登区构建“1+15”文登英才计划体系,出台了《文登区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办法》、博士后创新创业“十条政策”等文件,为人才在居住、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定制服务”,为研究院10名专家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在服务项目上,有“服务管家”一对一服务,帮助协调解决用地、建设等问题。

  新的一年,文登区将以天润先进材料研究院为主体,加快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提档升级区域人才发展生态,促进高精尖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落户。计划举办“海聚英才·共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鼓励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深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等协同引才模式,为更多实际落地的协作项目提供产业项目合作机遇。

  荣成市:将“家门口”高校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年10月,首届桑沟湾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高校院所荣成行”在荣成落幕。期间,20余名专家与30余家企业对接交流,达成合作意向5个,落地项目13个。

  此次创业大赛是荣成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开展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荣成市充分挖掘发挥3所驻荣高校、2万名在校生的规模优势,真正把“家门口”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院所是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荣成市主动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引导驻荣高校增设了“蓝色海洋”“海洋科技”等课程,建设“海洋科技”特色专业集群,新增智能制造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2个专业,首批招生57人。

  “毕业后我就加入了康派斯房车,从一名基层员工到现在的南非项目负责人,感谢‘两海一服’活动让我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荣成市康派斯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传杰说。

  王传杰口中的“两海一服”活动,就是荣成市与哈理工(荣成)打造的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与现代海洋服务业三大平台。此外,荣成还成立哈理工(荣成)、武汉理工威海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申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课题等各类项目30余项。

  校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荣成选派4名教师到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金瓢科技等单位挂职锻炼;与歌尔集团合作共建歌尔产业学院,按照“3+1”(三年在校、一年在企)培养模式,定向为企业输送高校毕业生;联合康派斯、隆泰石油、碧陆斯光电等6家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成功立项13项。

  不仅用活“家门口”的高校资源,荣成市还在留住本地大学毕业生上下功夫。不久前,《一位留荣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的文章,讲述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届毕业生刘恒瑞,依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故事,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要想留住毕业生,就要提高他们对荣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年秋季开学季,荣成市邀请余名新生家长免费游览荣成,加深对荣成的了解。荣成市还发挥“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机制优势作用,建立14支驻荣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在校学生参与到荣成发展和建设中。

  荣成市还邀请余名毕业生开展就业意向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情况,从产业、环境、渠道、培训4个维度提出相应意见建议。根据毕业生生源及留荣意向情况,荣成市协调哈理工(荣成)等高校调整招生生源比例,增加山东生源数量70人。

  去年一年,荣成市共开展“人才政策进校园”专题宣讲活动11场次,累计吸引余人次参与;组织余家企业赴驻荣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多个;协调15家企业与驻荣高校共建就业和实习合作基地,组织余名学生赴企业、园区开展实习……年的荣成毕业生就业率“刷新”了——名驻荣高校毕业生留荣工作,较去年增长15.7%。

  今年,荣成市将继续深化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在驻威高校试点建立领导分包高校机制,探索实施重点人才项目、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揭榜挂帅”制度,举办“企业家进校园”“人才政策进校园”“专场巡回招聘会”等活动,引导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促进互利共赢。

  乳山市:为青年人才搭建“梦想舞台”

  去年6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的孙丽莎来到乳山市工作。根据《乳山市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实施办法》,她每个月都能领到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工作满三年后还将享受每月元的工作补贴,这让孙丽莎充满了动力。

  孙丽莎的经历,只是乳山市实行“青年人才筑梦工程”的缩影。作为乳山市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一号工程,“青年人才筑梦工程”通过“实打实”奖补、“面对面”对接和“心连心”服务,吸引高校毕业生向重点产业和生产一线聚集,赋予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青年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活力所在。为赢得青年人才青睐,乳山市不仅将中专(技校)生纳入补贴发放范围,还对输送人才较多的学校及引才较多的企业实行双向补贴,最高每年发放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针对青年人才政策碎片化,乳山市重新梳理升级现有扶持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从实习到就(创)业等一条龙成长政策,大学生走出校门即可享受3万—40万元不等的生活工作住房补贴,年度乳山市累计发放各类补贴万元。乳山市还配套出台了市场化引才奖励细则,与威海创业大学等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成立富锦乳山两地劳务合作基地;会同金融部门推出“人才贷”等人才金融产品,协调发放“人才贷”万元。

  在威海创业大学电商培训基地,威海创业大学教师正在给学员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截至目前,乳山市已和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等5所院校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并联合济南大学城周边高校打造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6处、电商直播实训基地1处,提供实习岗位多个,共余名大学生参加实训,20余人达成就业创业意向。

  此外,乳山市充分利用各大新闻媒体等线上平台,开展“云端筑巢·引凤聚乳”线上就业促进活动,组织“直播带岗”活动24场,共15.54万人次观看,接收简历份;对接高校院所所,累计发布招聘需求个。年,乳山市累计招录青年大学生余人。

  人才来了,如何才能留得住?乳山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心连心”服务。具体而言,打造2处“青年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提供短期住宿等一站式服务,先后为余名大学生提供服务;加快推动经济开发区套人才公寓项目建设,盘活银滩碧海苑余套人才公寓,助力更多青年人才在乳山安家落户、安心创业。

  通过举办“青鸟学子·青聚乳山”座谈会,吸引名乳山籍大学生参与交流;完善乳山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专家查体多人次;开展青年人才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高校”活动,面对面向多家企业进行了政策解读,累计发放明白纸20万份。

  年,乳山市将聚焦“3+3”产业体系,制定风电、牡蛎等重点产业人才发展“施工图”;高频次举办校园招聘等活动,加快推进与高校“产政企金”合作,开展“揭榜挂帅”引才活动,合力破解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围绕明阳风电等新上骨干产业集群,实施“百鸟朝凤”计划;组建青年企业家协会,构建“智汇乳山”APP、海纳英才卡和服务专员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更多人才引领发展的“乳山模式”。(Hi威海客户端记者杜晓莹曲黎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