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涵
近日,记者在威海乳山采访了解到,当地统一规划建设的浪暖口和南泓北乳山牡蛎融合发展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两处产业园如同牛角一般,在乳山海岸线的东西两端隔海相望,它们之间便是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银滩。现在,当地的牡蛎养殖户正在大量搬入,配套设施也正进一步完善。未来,这里将成为乳山牡蛎未来发展的全新“根据地”,为“乳山牡蛎”品牌价值提档升级进一步赋能。
两处产业园由政府带头出资建设,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一期建设共占地亩,可容纳多户养殖户,完全满足养殖户生产生活各项需求。这意味着乳山牡蛎养殖产业的发展将“由零变整”,牡蛎养殖、冲洗、加工、出售将实现一体化运营,生产模式将迈上整体性、规模性的新台阶。同时也反映出乳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更加靓丽的海岸风景线的决心。
搬进新园区有账算,“老把式”带头搬迁
林夕广是一个养殖了七年牡蛎的“老把式”,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乳山滨海新区工作人员孙吉威聊着。“现在自己的养殖区就在眼前,出海半个小时就能打一个来回,若是搬到10公里外的新园区,这来回得花上三四个小时。”别看他嘴上不情愿,但他却是这片最先搬迁的一批。
原来养殖所需的浮漂、网笼等堆在附近码头中一块固定区域(以下统称旧安置区),位于海岸北部的一片空地,蓝白相间的板房是这里主要的建筑物,各种杂物堆得老高。这里不通自来水,也没有下水道,每次林夕广总是得到别处拉淡水用。“产业园那边环境确实是好,路也宽,厂房也敞亮,而且还有铺了统一的地下管道,谁看谁不愿呢,看过一次就不愿回来了。”
环境好是一方面,更能打动林夕广的是园区配套设施的便利性。“搬家”是一笔需要精打细算的经济账,原来的地方虽然房租便宜,但生产的各种基础设施欠缺,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林夕广入驻的产业园一个小厂房目前一年租金在五万元左右,他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牡蛎要卖出去,离不开快速便捷的物流体系。融合发展产业园可以引进完整的物流链条进驻,物流公司的货车不用到处跑,在一个点就能进行装货卸货,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周转效率和运输速度。而且,由于众多养殖户的积聚,对物流的费用也有了天然的议价能力。
牡蛎的加工环节需要吊车、拖车等大型机械的参与,在海边作业,机械长期受海风海水的侵蚀,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保养。原本的修理厂离海边挺远,而现在修理厂就在产业园内部,未来,林夕广再也不用为了机器的问题东奔西跑。不仅于此,园区内还有塔吊等机械还能实现资源共享,小规模的养殖户也能最大限度的享受便利。
林夕广行动的如此之快,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针对林夕广反映的养殖区域离园区远问题,孙吉威向他解释,政府已经在和尚洞新建了个码头,作为临时作业区域。搬迁以来,乳山相关镇区互相配合,连日来更是出动了多辆托盘车协助养殖户运送物资,加快安置区养殖物资搬迁进程。
“我们现在计划在三月份将旧安置区清空,将来会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目前争取搬一处清一处,确保搬迁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快速有序推进。”乳山滨海新区工作人员孙吉威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时,林夕广原来所在的旧安置区36户的合同都已陆续签好,大部分人还把租金都先交上,正快马加鞭搬入新的产业园。
产业链聚集,新园区引来外地养殖大咖
乳山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姜长安风尘仆仆,海风吹得他嘴唇干裂,脸上被冻得红彤彤。这几天,他一直呆在浪暖口,忙着建设的收尾工作。在这里,吴爱民一品蚝牡蛎养殖公司已经投入生产,数千平米的厂房干净明亮不说,各种设施也齐全,自动分拣牡蛎大小的分类流水线正在马不停蹄地工作,养殖池中有不少牡蛎正在暂养,等待装箱被派送至全国各地。
第一个入驻浪暖口的养殖户吴爱民并不是乳山本地人,年轻时的他走南闯北做生鲜生意,建立起覆盖了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从那时起,他发现乳山牡蛎的销路尤其好,便萌生了来到乳山自己进行养殖的想法。现在,他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亩,对于入驻产业园,他更在意未来的发展机遇。
“经过这么多年养殖户们都能发现,养牡蛎这个买卖抱团才能扛住风浪。”牡蛎的销售不仅受需求影响,还要看天气、看牡蛎的保存数量和规模以及质量的稳定性等因素。即使在牡蛎的收获旺季,其加工的各个环节仍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果风大、温度不合适,牡蛎的打捞都会收到影响。“在产业园中,由于大量的养殖户集中到一起,所以更有利于大批量的调货,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出货量和产品品质一直是稳定的。”吴爱民说。
此外,牡蛎的加工环节离不开人工。刚从海里捞上来的牡蛎,都是生长在一起,得用铁斧头一个个的砍开,然后拉到车间进行清洗分级,再到市场上卖。在加工码头,经常可以看到近百名大妈冒着严寒,身穿厚厚的棉衣,脚蹬水靴、带着橡胶防寒手套,手持铁斧在海边分拣牡蛎。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产业的集聚,更是优化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她们不再只是为单一的养殖户工作,而是服务整个园区。
“融合发展园的建设,也有利于进一步建立起质量的可追溯体系,确保乳山牡蛎产业长盛不衰。”姜长安说。“乳山牡蛎”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叫响,也无形中增加了牡蛎产品“鱼目混珠”的风险。在产业园中,所有向外送出的牡蛎都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并且接受检查和监督,这让乳山牡蛎的品质更有保障。
新园区能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双赢
在南泓北村,一排排加工厂整齐有序,已经有不少养殖户将工具搬到这里。乳山市海洋所镇副镇长赵金瑞向记者介绍,“目前这里的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未来产业园还得向一直北扩,最后整个园区面积能达到多亩,未来这里不仅是生产有序,更是环境第一,对以后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条件。”
推进环保发展也是此次牡蛎产业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新修建的加工平台,记者看到水泥地上被划分成了不少网格,网格内有独立的下水管道,排入的污水还将经历过滤、沉淀等多道工序进行处理。正式投入使用后,产业园将会成立物业公司,统一处理生活垃圾与码头平台的养殖垃圾,其中养殖垃圾中可再回收利用的部分将会进行下一步利用,例如牡蛎壳等可被用作肥料。
养殖户从旧的安置区向东西两侧转移,原有的场地将被进行恢复,有的计划打造成为滨海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有的将被复原成沙滩,恢复成原有的生态。目前,乳山在整治修复岸线4公里,恢复砂质岸线3.5公里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浪暖口至和尚洞剩余14公里岸段建设,同步推进外事大学至和尚洞段、和尚洞到白沙口段、洋村口到浪暖口段滨海步道建设,以及银滩滨海景观休闲带项目,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海岸带环境。
近几年,乳山市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打造湾美滩净的美丽生态环境。银滩滨海公园是乳山市海岸带浪暖口至和尚洞段整治修复项目的一期工程,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项目实施后,有效改善了沿岸环境侵蚀破坏的现状。在恢复海岸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了海岸自然景观效果,形成以海岸防护、景观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生态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