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山银滩 >> 乳山银滩优势 >> 正文 >> 正文

几被遗忘的贵州,历经三线建设和西部开发,

来源:乳山银滩 时间:2022/11/13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本文作者

刘工昌

“青枫夹道鹧鸪啼,古郡荒凉接岛夷”(1)。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自古以来在文人士客不多的描述中,它带给世人的总是一副贫瘠荒凉的景象。清吏宋如林曾上疏云:“查黔省山多田少,土瘠民贫,生齿日繁。除遵义一府农蚕并行,生计较裕,其余各郡,耕种而外,别无利生之业。”贵州恶劣的地质条件和区域环境决定了其一直处于绝对的贫困落后位置,并且几乎被人遗忘之列。

虽然改革开放后贵州借着茅台酒及近年兴起的大数据产业在全国迅速出位,但我们必须看到,和传统强省相比,今天的贵州无论哪方面都还处于中国社会省际发展的底层之列。

当然,如今的贵州上下显示了不甘人后的决心,但我们钦佩这里人民不屈心襟的同时,要说的是,横向比较,贵州仍是一个先天条件较差的孩子,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付出极其艰苦而细致的努力,这远不是做几个规划、喊几句口号就行的,而是一定从贵州社会实际入手,发现问题,要清醒而深刻,解决问题,要开拓而务实。

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困境

先说说贵州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地区差异明显带来的贫困人口过多。

据贵州省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显示,年贵阳市GDP总量为.0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分别是安顺、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的4.36倍、3.75倍、3.22倍。GDP排名在二三名的依次为遵义市和毕节市,分别为排名末尾的安顺市的3.86倍和2.02倍。

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是贫穷地区过多。贵州省全省共有66个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地域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这些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大大制约了贵州省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国家目前大力宣扬的区域平衡在贵州的实现具备了更高的难度。

其次,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目前,贵州省县级行政区划有88个,其中包括10个市辖区、56个县、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和两个特区,县域单位总面积为1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7.1%,县域单位总人口为.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8.5%(2)。

目前贵州省县域经济与其经济总量相适应,但其整体规模还远远达不到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一半,较之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而言,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不难看出,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并且贵州省内很多县域经济建设存在结构趋同现象,就是县域之间互相模仿,重复建设,既没显示出县域经济的独特与稳定,又因重复建设导致的过度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再次,地理因素制约了贵州省工业及农业现代化发展。

由于地理因素,贵州省多数是以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导致其能够耕种的面积较少,难以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作业,耕作效率偏低,这使得农业现代化水平迟迟提不上去。并且贵州多山多雨的气候环境,使得企业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当地工业发展的难度。

最后,贵州多民族聚居特点,导致的历史文化存在差异。

贵州省有48个少数民族集聚,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文化传承不同,且大多与外界交往较少,导致了其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和排外性。这也使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贵州做了什么?

那么针对前面所提的情况,政府做了什么?还需做些什么?

1、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尤其是铁路交通。

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促进人口的快速转移,是区域间合作的重要条件。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意见》,确立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联动机制。

(1)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渝贵新高铁和盘州—威宁—昭通、昭通—毕节—遵义—黔江、涪陵—凯里—柳州、兴义—永州—郴州—赣州等铁路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推动泸州—遵义铁路、遵义—古蔺大村货运铁路、涪陵—凯里—柳州铁路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工建设铜仁—吉首等铁路项目。推进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加快秀山至印江、镇雄至赫章等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加快“一枢纽十六支”民航机场布局,优化航班航线,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加快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大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吨级提升工程,推进乌江航道等扩能工程,加快贵阳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2)全力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出台关于贵州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建设重庆至贵阳新高铁和重庆经贵阳至北部湾双层集装箱铁路大通道,提升南向大通道货物运输保障能力。优化重要物流节点布局,推进贵阳、遵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统筹推进重大通道、重大物流设施和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常态化、规模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稳步推进中欧班列测试和常态化运营,推广国际陆海多式联运,打造交通便捷、物流高效、贸易便利、产业繁荣、机制科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段。

2、以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全力消除区域间阻隔商品流通的政令藩篱。

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导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受阻,下半年各地要开启以政府对基建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而结合年贵州财政收入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亿元,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贵州整体财政状况仍呈现出较为紧张的状态。

所以以贵州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依靠政府大量投资基建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愿望不太现实,到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可能换一种思路的财政政策。

先看看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投资的状况。

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

表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及构成

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基本为国企,第三产业中中低端服务业投资萎缩,这表明民企投资仍不积极,而关于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总体投资呈负增长状态,表明政府投资尚未完全启动。

那么下半年政府该怎么投资?上半年呈负增长的交通、水利等部门政府必须要投,国企上半年投了,政府下半年肯定要投,那么是不是就行了呢?肯定不是。要想让贵州经济真正回到平稳健康的发展道路来,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撬动潜伏着的庞大的民间投资。而要撬动民间投资,必须要使投资者对投资本身有信心,这需要至少要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使整个经济领域以更符合经济规律的形式运作,而不是被时不时传来的各种行政指令打断。这两年尤其是在疫情高压下,监管的过急、过频、过大、过激,都会大大地弱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和资本的应用。

其次是一些地方为了本地经济增长有意设置显性或隐性壁垒保护本地企业。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存在恶性竞争行为,对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行政审批、备案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置不合理限制等。这些保护政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妨碍市场优胜劣汰,阻碍了要素资源的高效率流动。

以贵州为例,从贵阳到各地营商环境还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为不同地方准入标准不同,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方式存在差异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志成表示,可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打破不公平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清理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的歧视性做法。(4)

总起来说,期望贵州能通过这些措施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发挥以贵阳为核心的区域协调与辐射作用,使整个贵州域内上下一盘棋。

最后,在强调内循环的同时也应重视外循环,加大力度促进最有生命力的出口企业的增长,为企业排忧解难,要重新树立起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只有把关乎着庞大民间投资的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重新唤起,才能结合政府的投资,真正带动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

3、减税缩编

上文提过,贵州经济今年下半年能否顺利完成国家下定的5.5%增长率的关键在于能否以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的兴起。前面提及的措施主要是为民间投资排除交通与政策障碍,而要想真正让民间投资启动,还得让他们有利可图,即减税。

减税是创造良好条件吸引企业来此的首要条件,这需要政府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但要注意的是,税减了,吃财政饭的人还这么多,拖累效率不说,减税后政府收入少了导致他们收入少了,会不会让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势想别的法子捞钱?

当此危机关口,我们不仅要面对下行的经济压力,还要应对潜在的政治风险。这就涉及到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庞大臃肿的事业编制人员的精简。

(1)对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相应改革

要想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须把主要资源向相关方面倾斜,而相应的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尽全力服务。这就需要从镇、县二级单位开始,让庞大臃肿且缺乏效率的人事机构切实消肿。

对于调整后下岗的工作人员,可培训后再次竞争上岗。对于在岗人员同样需要进行工作考核,不合格的转入学习培训。在相关考核当中,大头将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评,领导意见只占一小部分,还纳入群众评议,形成群众、领导、同事等多层次评定标准。

其次为将权责划分更清晰,防止不同部门间出现踢皮球情况,对于存在职能重合的部门,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撤销或重组。为使部门重组计划有效进行,可将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纳入其他部门人事变动候选名单之中,能否胜任主要就看其在机构改革中的表现。

(2)根据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完成村镇的合并、裁撤

随着市区的快速扩张,贵州部分村镇仍明显缺乏产业集聚希望,但维系它的那套庞大完整的班子还在,其每年的消耗成为财政巨大的负累,当此之时有必要适时对此类村镇进行相应的合并、裁撤。

当然,从本质上说,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不可能做到所有阶层都能完全同步的获取希望所得的东西,不同阶层肯定会有利益进损的差别,而一个决策者真正的高明之处主要就在于,在实现社会整体趋势前行的基础上,维持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均衡。

上面所说的这些,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在成本上营造一个更适合于中低档产业生存的产业环境。

如何填补民间工业投资空白?

以上是贵州经济其实也是其社会现状表现出的整体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目前贵州经济运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先回顾一下贵州工业发展历程。

其实贵州工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穷二白。年,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作为“三线建设”重点省份,贵州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各具特色的贵州工业城市格局。

后来受益于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贵州逐渐形成了以煤炭、金属与非金属制品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另外贵州最荣耀的茅台酒业也开始大放异彩。

国发()2号文对贵州的区位定位是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其意指已很明朗,贵州要从“经济通道”变为“通道经济”了。

通过上述历程可以看出,贵州工业经济主要是由国家宏观驱动,真正属于市场自发的少,这就导致贵州经济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除了目前风头很盛但实际远未能真正挑起大梁的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贵州工业仍主要依靠资源驱动型产业来维持。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在于,启动贵州工业建设基础的这两次投资,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都是国家总体投资,所投承接者基本为当地的资源优势国企。以贵州煤化工为例,贵州煤炭资源远景储量约亿吨,居全国第五,为江南各省区之冠。全省保有储量亿吨,其中炼焦用煤资源探明储量为.4亿吨,贵州的煤焦化企业每年可产生焦炉煤气超过10亿立方米。在“西电东送”的背景下,贵州的煤矿、电力等能源产业建设得以快速推进。年至年,贵州原煤产量从万吨增加到1.37亿吨,电网统调装机容量万千瓦,是从年到年的4.3倍。

贵州如今的经济模式与东北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作为单纯的计划性的资源“战略输出”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差不多都遵循一个逻辑,就是政府带动,资源做架,由此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就是——官方投资拉动依赖。而市场自发的投资与创新的土壤在这里非常薄弱,纯民间投资的消费工业体系在这里仍接近一片空白。如今贵州工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填补这一片空白。

年7月18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并解读贵州省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0%。

其中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总体向好。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3.6%;股份制企业增长1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6.5%;私营企业下降4.6%。

可以看出,贵州整体工业构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构成其工业基础的企业多为最底层的资源性企业,而有限的消费行业则主要集中在最基本吃喝领域,尤其是酒、饮料、茶等行业。

而这两者严格起来说,都属于资源性产业,都是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

二是企业增长主要源于国企为本的资源型企业,而代表市场活力的外资、私企仍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三是拥有内陆省份少见的高端制造如汽车、铁路、船舶等设备制造,以及以计算机通讯为主的大数据产业。这些产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和一定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产业都拥有较大增幅,但在贵州整体经济构造中仍处于相对微弱的境地,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左右,且其中多数产业可能仍未商业落地,仍需要继续输血。

贵州各类产业占全省GDP比例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Wind

总体来讲,贵州经济目前呈现出头尖、尾大、中间空的现状,即高端的大数据产业冲锋于前,技术含量最低的资源型企业匍匐于后,而中间最能反映市场竞争形态的大众型消费类企业仍基本处于毫不显眼的状态。

贵州需要怎样的招商引资?

贵州要想改变其工业经济整体偏弱的窘境,就必须加大气力改变其工业发展中间空的状况,即在基础的资源型企业与高端的大数据产业之间填充上大众型消费类企业。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答案便是招商引资。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的发展”。国务院年初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这些文件都强调了贵州经济要努力与成渝地区融合的期望。贵州也确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重点围绕能矿、建材、旅游、食品、医药等领域,桐梓、道真、习水等毗邻县建设成渝产业园,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接纳成渝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桐梓县“重庆工业园”重点承接成渝转移的产业,图为工人正在生产车间里忙碌。新华社记者 李惊亚 摄(“借梯登高” 贵州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07-26记者 李惊亚 刘智强 贵阳报道来源:经济参考报)

但是贵州大众型消费类企业要想真正站起来,光靠成渝地区的辐射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走出去,走向全国,尤其是对准东部沿海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不过盯着这些产业的远不止贵州,贵州如何全方位打造一个吸引外资的最优环境,从众多的候选地方脱颖而出,这成了当前贵州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当务之急。

一个地方之所以能招来企业,一般说来有两成因素是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三成因素是政府对外招商的积极性,五成因素是当地营商软环境,这又分为税收政策及政府的服务态度、民风以及法治环境等。

对政府来说,技术、市场、资金以及人才这些要素的取得都不是政府需要直接干预的,政府要做的是为这些企业获取这些要素并将其有效结合起来提供一个公正优越的环境。而这主要从两块来做,一是制度约束,二是制度保障。

同时能否吸引企业进驻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即当地是否具备一个高效的金融信用体系。而一个高效的金融信用体系少不了税务、工商、银行等各部门相互协作,在协助企业快速入驻之外,各部分还可充分了解进驻企业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未来也将成为企业融资贷款以及获得政策扶持的依据。

法治且亲企的服务型政府、高效廉洁的金融软环境就构成了招商引资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招商引资环境具体来说,分以下几步走:

1、创建市场

贵州各地区要清楚,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承接产业。产业选址应该是在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能够立足于附近中心城市庞大成熟的产业链的延伸来完成对东部实体企业转移承接的区域。

要说的是,对于一个各方面远未成熟的地区而言,承接高端实业并不现实,但如果承接最低端产业也失去了引资的意义。因此贵州招商引资的最好是处于产业链中段的企业,进驻当地后,更下游的链条就交给市场,这样就可能慢慢形成一个以某项实业为主的富有特色的产业小镇,目前我国南方部分发展得较好的镇往往就是这样的。其奥秘就在于,似乎有一根链条把一些看似分散、弱小却极富市场敏锐与生命活力的小厂串在了一起。因为这根链条是市场本身,所以极富弹性,在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小厂往往能抱团取暖渡过严寒,而经济一好转,则各自分开,自展宏图。他们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名声一响,还会形成对某一产品的竞争性垄断,这往往也是企业家梦寐以求的。

但仅仅把一个地区的产业希望完全放在一个行业里也是不行的,所以地区政府还应在充分考虑本地资源以及劳动力禀赋、尤其在基本产业结构已初具雏形且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市场氛围与整体运营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跨出本市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寻找适合本地的企业。在经过严格仔细的搜索科学严谨的论证后,再有针对性的开展行动。行动包括对该企业的运营状况、运营前景、盈利水平、负债状况等进行准确详实的考察,以确定该企业是否在本区域资源禀赋承受范围内。且一旦确定采取行动,还要对行动对象进行较深的了解,有的放矢,在加大游说成功的可能性同时能有效的减少成本。

2、孵化市场

任何时候做企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它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变成普遍性问题时,那就有可能成为一场灾难,尤其是对那些处于市场草创阶段的地区而言。

在某些地区,低水平重复设置的厂家特别多,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由此导致的恶性竞争使得当地企业还没壮大就先把自己给斗垮了。另外在某些领域从产业链上看也许还算完整,但由于企业力量普遍弱小且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与协调,没有形成较有影响的联合体,这使得这些企业一旦遭遇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关闭破产。

此时政府可以充当“中间人”做两件事。一是确立本地区“企业地图”,也就是把本地及相邻的县市地区的所有企业分布全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并罗列企业基本情况及企业周边环境,如交通情况及人力分布状况,最后将“企业地图”发布在官方网站上,让查询者一目了然,从而避免投资或创业的盲目性。

二是做企业“牵头人”。在本地初步形成以某种产业为主并开始具备某种分散却完整的产业链模式之际,要想做大做强形成特定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影响,政府可以将互补性强、相对较为薄弱但整合起来却有竞争力的企业领导召集起来,沟通协调,在绝对不实施任何行政干预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合并重组,争取做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再根据合并后的企业情况,给予某种财政或政策上的支持,这样就使得政策的倾斜有目的和效率,尽可能要保证它们在这场风波中存活下来。

本地的一些中小企业,他们提供着着最大的就业群体,实际上也关乎着整个地区的稳定,绝对应该是扶植的重点。除了应该在信贷税收方面继续予以足够的支持外,还应该在信息咨询方面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在这里地方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企业信息咨询方面的支持。将能收集到的企业经营信息进行较为细致的统计归纳并公开,作为当地企业决策的参考依据,在减轻他们决策成本时也尽量使他们少走弯路。这是一项极其复杂却又是现在必须要做的事,它对现行的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办事能力服务态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也督促着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调整。

3、培育市场

当所需要的企业引来后,千万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因为一切都处于初创时期,作为当地领导者们此时主要的工作就应转到企业运转的实际处理应对上来。这里除了前期必要的交通物流环境的构建外,还得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对企业予以适当的倾斜或扶持。

具体说来,即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全过程服务和全方位服务。对外来投资的企业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将符合“绿色通道”条件的外来投资者纳入“绿色通道”管理,方便快捷地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同时要将“绿色通道”工程作为长期任务贯彻执行。在对企业提供经营服务要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非企业营运本身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这里的“倾斜与扶持”除了对花大力引来的外来企业外,那些凭市场敏锐度迅速跟进的本地小微型企业千万不要不管不问。因为他们实际上承担着大多数不具备现代企业所需的技术能力,却拖家带口扎根于本地解决原住民的就业状况,他们的稳定与否往往是该地区社会稳定的节拍器,这样的企业其实更需要政府方面的适当支持。

同时,政府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方面对行政不作为或处理不及时不得力者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对地方主营邪业者绝不手软,坚决打击,杜绝恶性竞争,双管齐下以营造严明有序的法制环境,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

另外,大力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努力创建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对于违反合约甚至坑蒙拐骗、损人利己之徒要坚决严厉惩戒,而对于诚实行商的企业家要予以形象宣传,让诚信理念彻底深入商心。

只坐在政府办公室里是不可能看见这些问题的,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走群众路线,通过开展定期走访等活动,到企业、群众中听取意见,到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地方去监督检查;要通过交办任务、明查暗访、反馈问题、发放征求意见调查表等形式,加强企业环境工作的日常监督;要建立“企业联席会”制度,采取事前邀请和企业自愿参加相结合的方式,听取各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全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东部沿海历经了40年改革开放才有了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然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趁着现在产业转移的当口,向这些地方进行“市场精神”的普及与健全,这也是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能否在此生根发芽的前提条件,即有没有促进市场竞争的合适环境。

期望有着远大志向与务实精神的贵州能走出相对恶劣的硬环境,励精图治,打造一个真正具有现代市场理性和法治精神的最具吸引力的招商软环境,实现从工业实体到商业精神到人的理念的根本转变。比起一股脑儿追捧蹈空的高科技,这才是贵州实现西部崛起最关键的因素。

发展数字经济需与传统行业结合

接下来说说,目前在贵州获得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90.html